半岛体育(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电子 分类
版fun88乐天堂面速览 2月6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发布日期:2023-02-07 浏览次数:

  fun88乐天堂fun88乐天堂fun88乐天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有13次提到“绿色”、30次提到“生态”、18次提到“自然”,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新年伊始,本报关注贵州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聚焦现代化奋斗路上投身绿色发展的普通人,讲述全省上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奋斗,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当看到曾经被矿山开采破坏损毁的大地重新披上绿装时,我的心里特别欣喜!”提到自己所从事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时,李松林满脸兴奋地说,这让他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

  2022年12月,水利部决定授予299名个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李松林是其中之一。

  “90后”李松林是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的工作人员,也是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作为一个出生在四川山区的孩子,怀着对祖国青山绿水的热爱,李松林在博士攻读期间便开始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求学期间,李松林为研究大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效应,深入三峡库区开展深入研究。

  从那时起,李松林的脚步踏遍三峡库区内几乎所有县区,秉承精益求精、严谨科学的态度,他不断刻苦钻研,分析海量数据,反复进行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博士毕业后,李松林致力于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2020年,他选择来到贵州,希望能将自己的专业所学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水土保持工作难度较大的贵州作贡献。

  同年,李松林进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工作,从事矿山生态修复有关工作。

  “矿山修复对于矿山水土保持有着重要作用,也对矿区地质安全隐患防治,矿区生态系统改善和功能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李松林看来,贵州是采矿大省,采矿历史悠久,经组织核查,全省需要工程治理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面积庞大,修复任务十分艰巨。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两手都要硬。”李松林说,做好矿山生态修复,才能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只有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全链条,才能推动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松林告诉记者,贵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5000公顷以上恢复治理任务。贵州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山高坡陡,地质环境一旦破坏,短时期难以恢复,植被难以生长,复垦复绿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亟须创新技术运用,筹措多方资金支持进行生态修复。

  2021年底,李松林积极参与“苗岭山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重大项目竞争性遴选申报工作中,申请中央资金支持。

  “为了能不断完善申报方案,大家纷纷放弃周末、节假日休息,组织各方专家研讨,守在办公室里不断修改、完善申报内容。”李松林回忆着,无数个加班的日子在脑海中闪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半年努力,贵州省自然资源厅于2022年6月成功申报“苗岭山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在全国52个项目评审中位列第7,获得中央支持3亿元用于修复黔东南州、黔南州相关区域的1100多公顷历史遗留矿山。

  为了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及时高质量推进实施,深入一线成了李松林的工作常态。

  尽管参加工作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李松林的脚步已经走遍全省9个市州,覆盖50多个县区。

  “矿山一般都位于较偏远的山区,途中山路很不好走,很多次冒雨到达目的地,走上一圈,没一会儿,湿泥就沾满了鞋子和裤脚。”李松林说。

  2020年参加工作以来,李松林还参与编制印发了《贵州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方案》《贵州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技术规程》《贵州省历史遗留矿山“一矿一策”编制参考大纲》,全程参与到全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中。

  他还参与编制《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在建与生产等有责任主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通知》,参与制定贵州省“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保障和支撑我省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fun88乐天堂。

  “贵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李松林深情地说,自己非常喜欢贵州,尤其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让他深以为傲,愿意在这里扎根并不断奋斗。

  李松林表示,贵州矿山生态修复道阻且长,需要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久久为功,更好地还矿山一片绿意盎然。

  冬日,走进地处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的乌江寨,背倚青山,临水而居,自然风光和黔北民俗风情交相辉映,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2016年6月,乌江寨立足“政府出资、企业出智”的模式,按照“东有乌镇·西有乌江”目标要求和“旅游扶贫·活化古村”总体思路,经抢救性移建、修缮、复建和改建,成功打造了以“共生思想”为理念的旅游度假区,还原出美轮美奂的乌江寨。李仁军 摄 (贵州图片库 发)

  早春时节,走在黔东南,雷公山清新空气沁人心脾,清水江河畔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黔东南“绿色名片”越发悦目,黔东南的山水画轴上,绿色底色厚重,生态颜值更佳。

  近日,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获得财政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基建预算支持fun88乐天堂,为台江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注入了新动能。

  “这里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优良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极为丰富的湿地小生境,为众多的湿地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成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的‘乐园’。”台江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负责人张义龙介绍,该湿地公园的维管束植物有597种,有红豆杉、伯乐树、马尾树等;脊椎动物有218种,有细痣疣螈、鸳鸯、大鲵等。

  刚刚过去的2022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断面水环境质量上升至全国第3位。完成造林44万亩,治理石漠化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60平方公里。

  如今,黔东南州林地面积3269万亩,森林面积3009万亩,活立木蓄积1.6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全州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

  1月9日,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15户参与“司法碳汇村民入股企业”的林农首次领到分红,共计1.2万元。

  按照协议,15户林农将共计176.7亩森林,以一亩森林碳汇折算50元为一股入股茶厂,入股期暂定5年,分红时段为半年一小分、一年一大分,还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去年,雷山县法院积极探索将司法护航生态的有效路径,引导西江镇黄里村林农将森林作价入股当地茶企,创下“贵州司法碳汇第一股”。

  1月29日,贵阳银行黔东南分行向剑河县国有独资企业——剑河县新盛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放黔东南州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授信3700万元。此笔贷款将用于该县林木育苗、林药种植、林产林化加工等工作,从而进一步助推林业产业全方位发展。

  剑河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为243.35万亩。为推动生态资源变为生态资产,记者了解到,剑河县于2022年成功发行黔东南州第一张“林业碳票”,而此次林权抵押融资贷款的发放则进一步延伸了该县林业产业金融链条、充实林权金融产品供给fun88乐天堂。

  春节过后,走进从江县加榜梯田,层层梯田犹如“大地的指纹”“深山里的诗行”,美不胜收。

  2022年12月,从江县“山水相拥的农耕智慧(从江香禾糯)——从江世代传承的农耕模式”作为全国6个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之一,获邀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作案例报告,分享从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赢的成功经验。

  “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的“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是从江人民千百年来利用当地特殊水土资源和气候环境培育传承至今的一种传统农耕方式,最核心的智慧便是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2011年,该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去年,全县共发展稻鱼鸭核心种养面积达11.56万亩,创办“稻鱼鸭系统保护与发展技术示范点”25个以上,示范面积3000多亩,带动推广稻鱼鸭种养面积15万亩以上。

  草珊瑚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近年来,沉睡在深山的资源被唤醒,榕江县大力发展草珊瑚等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14.5万亩,辐射带动当地群众3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2年,黔东南州林业总产值完成508.2亿元。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达720.2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累计达124.50亿元。

  今天的黔东南,林下种养、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公示名单,我省4个县(市)入选。

  我省入选的4个县(市)分别是:遵义市余庆县、安顺市普定县生态新闻、毕节市黔西市、黔西南州贞丰县。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活动,是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创建示范活动,旨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社会氛围,推动自然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此次认定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年至2025年,示范期满自动退出。

  1月13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仪式,对我省13个获省级生态示范创建荣誉地区进行正式命名授牌。

  其中,遵义市务川自治县被正式命名为“2022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遵义市凤冈县、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黔东南州雷山县、黔南州荔波县和平塘县、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仁怀市五马镇、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区、黔西南州贞丰县北盘江流域白层鲁容片区等12地被正式命名为“2022年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13个获命名地区,均结合当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协同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产业转化根基,围绕自身环境特点和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绿色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本地模式和机制,长效保障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贵州代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我省新污染物治理,保障我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科学筛查评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精准识别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与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战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方案》指出,到2025年,结合国家动态发布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基本掌握全省现有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底数;落实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健全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新污染物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水平,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贵州省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借鉴全省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经验,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全省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

  《方案》将工作安排分为三个阶段:试点阶段,安顺市、黔南州年产废100吨以上产废单位及相对应的运输、经营单位为首批试点,于3月31日前完成设备配备、数据上传,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5月底前,梳理首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可全面推广的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模式。

  应用阶段,2023年底前,力争全省年产废100吨以上的产废单位和所有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全面推广阶段,2024年起,各市(州)结合实际,逐步推进辖区内100吨和10吨以下产废单位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方案》要求,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借助电子标签、蓝牙称量设备、PDA手持终端等智能化物联设备,逐步推进省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覆盖纳入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和省内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按照最新管理要求开展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做好“无缝对接”,按步骤实现全省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处置信息化“闭环”管理。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获悉,近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县城)名单的通知》,我省贵阳市、六盘水市两地成功入选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县城)。

  此项工作于2022年3月启动,旨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经各地自愿申报、省级部门推荐、专家评审,选择具有较好示范推广意义的城市(县城)确定最终名单。

  据了解,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县城)建设时间为2022年至2025年,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供水管网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一批漏损治理先进模式和典型案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