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88乐天堂fun88乐天堂学叠衣、包裹蒸、刻端砚、做扎染、种蔬菜……肇庆端州区各中小学积极创新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花式”劳动课让学生“劳”有所获。
端州区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肇庆市端州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指南(试行)》,按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列明103个劳动项目供全区各中小学根据学段目标去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项目。
“3,2,1,计时开始!”肇庆市端城小学第一届劳动展示周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书包整理”比赛,在120秒内便把课本、笔记、文具盒归类排好,放入书包。
除此之外,一年级叠衣服、三年级系鞋带、四年级包饺子、五年级手工制作学校吉祥物、六年级创意水果拼盘等趣味竞赛亦同步进行中。
该校劳动课老师李镇泼告诉记者,学校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采用跨学科融合、多学科渗透的方法,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该校根据不同学段特点fun88乐天堂,设计出不同的校本劳动课程,如一到三年级学生要求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了解简单手工工具的使用知识,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知识,初步学会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校内外劳动知识;四到五年级学生要求通过观察生活、参与生活,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内fun88乐天堂、校外劳动,了解常用劳动工具的结构和用途方面知识,会制作时令家常菜,利用工具安全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加工等。
劳动课不限于在课堂,更体现在课外。端城小学会布置需要学生与同学、家长共同完成的小任务,如小组同做一顿饭、家庭大扫除等,让家校联动更加紧密的同时栽培知识,家庭亲子关系亦更加融洽。
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该中心选聘了专职的劳动教研员,加强日常视导及开展形式丰富的教研活动。从区级层面确定每周一研主题,通过区级教研活动、主题讲座、上研讨课、示范课、劳动教师能力比赛、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大力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和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图纹设计、上墨拓印、简单线刻……端州区沙湖小学将端砚全链条制作工艺嵌入到特色劳动课上,让学生们在动手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州区沙湖小学端砚工作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端砚线年,沙湖小学确立以端砚文化为校园文化特色,以本土端砚文化结合艺术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弘扬端砚传统文化、拓印艺术,逐渐形成以“端砚文化”为艺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品牌和具有本土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这学期,沙湖小学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表、列入教学计划中,从一至六年级形成逐步递进式的课程设置,一到二年级是校本课程,三到四年级在《劳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五到六年级以“端砚特色文化社团”的形式开展劳动实践并形成校本课程,并成立端砚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端砚文化进校园”活动向大师学艺等形式开展特色课程的教学。
沙湖小学校长梁锦彬介绍,该校以劳动实践操作为内容fun88乐天堂,端砚雕刻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传承珍贵的砚雕技艺;端砚拓印项目通过传拓手工艺制作培育学生动脑、动手、用心的素养。
端州区长田实验学校也把“非遗”搬进课堂,让学生体验包裹蒸技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和详细的做法和步骤讲解,初步了解和掌握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裹蒸技艺以及所需材料,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包裹蒸。
“包裹蒸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它是肇庆人的最熟悉的味道,也是留给大家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通过裹蒸认识肇庆。”长田实验学杨志浩同学说。
在肇庆市百花中学的劳动课上,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校提供的玫瑰花纯露、薰衣草纯露、洋甘菊纯露等素材,按照个人不同的比例,制作护手霜。
教师戚丘琳表示告诉记者:“劳动课将劳育、美育有机融合,并与职业教育相连接,即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与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对高品质的美好生活追求。”
百花中学将劳动教育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及校本特色,明确教育目标,把劳动教育分解,定类、分层,做好课程规划,将劳动教育纳入广义的课程中去,并入肇庆市百花中学“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中。以目标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建立校本劳动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组织校园劳动课程,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自理能力,并在过程中增强学生协作能力;通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通过生存课程,培养必备的基础劳动技能及求生技能;通过服务性劳动课程,组织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劳动课程,促进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培育责任感、使命感和公益心;通过把职业劳动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
“端州将继续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端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引导学校和老师摆好劳动教育的“位子”;不断丰富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和“区级劳动项目课程指南”,立好劳动教育的“柱子”;统筹校内外资源,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子”;完善创新评价方式,拿出劳动教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