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有机食品”,很多人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出于健康和环保;恨它,是因为市面上的“有机”质量参差不齐,一不小心就会“花高价买假货”,让人头大。
早在2018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就通过播出《有机蔬菜有玄机》这则报道,曝光了北京某个超市将有机和非有机蔬菜混合售卖的行为。这个新闻的曝光,让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感又受到强烈冲击。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报道:天津市多家餐饮店以“有机食品”为噱头,在店内售卖虚假有半岛电子机食品。起因是有消费者表示,在大众点评上可以看到店铺内在售卖“巧拌有机豆腐丝”、“小炒有机花菜”两个有机菜品。但当询问店员这两款菜到底是不是“有机菜品”时,店员却不知道什么是有机食品,只是说卫生肯定有保障!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店家其实不知道什么是有机食品,之所以标上“有机”,是因为觉得店内销售的豆腐丝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绿色健康的食品半岛电子,就写上了“有机”二字。而花菜,是因为市面上说这是“有机花菜”,于是店里也这么叫了。
记者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将非有机蔬菜当有机蔬菜卖的店家并非仅此一家。新闻曝光后蔬菜,该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责令这些产品停止销售。
正是因为有这些现象存在,因此,如何建立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是头等大事。而有机食品让消费者产生不信任感的情形远不止这个半岛电子。
1、宣传力度小,部分消费者被蒙骗有机食品最近几年才真正被大众所知晓,但很多消费者的概念还停留在“有机食品健康、绿色环保”,并不知道如何辨别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机,被不良商家蒙骗,产生信任危机。
2、部分“有机蔬菜”的标识不合规符合有机标准的“有机食品”都有一个有机认证标志和有机码。这是认证机构对检验过的符合标准的有机产品的唯一身份代码。
尽管有的消费者知道这一标识,却并没有在意这些“有机码”是否属实,从而上当受骗。
其实,商家这种售卖假有机食品的行为是在不断消耗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感。正因为市面上这种虚假有机产品的存在,当消费者被欺骗、被坑过之后,对“有机食品”的信任感就会急剧下降。
过于急功近利、为了私利欺骗消费者,就会导致人们对真正的有机食品失去信任,产生信任危机。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的食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有机食品的信任危机迫切需要被解决。
为了让有机食品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我们应该如何化解有机食品的信任危机呢?
①消费者购买之前先认准“有机认证标识”和“有机码”,先扫码再购买。真正的有机产品只要扫码一查,便可以知道产品的种植方式、种植地点,切实具体地展示有机产品的生产信息。②作为有机蔬菜种植者,一定要严守底线,坚决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保障有机蔬菜在有机认证的标准内,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有机蔬菜。③使用防伪码和防伪标志。有机生产商可以建立产品真伪识别系统,这样方便用户查询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是正品,从而提升消费者半岛电子对有机食品的信任。④建立自己的销售平台,固定销售渠道。消费者到有机产品生产企业认证过的正规销售渠道购买产品,防止上当受骗。
化解有机食品的信任危机,首先从有机生产者做起。蔬菜的质量不光是有机生产者坚守有机标准生产出来的,更要通过政府及大众的联合监督,发现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及时举报,共同监督有机食品市场,让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更规范。这样,人们对有机食品的信任感才会逐渐提升。
另外,商家也不应该再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而应该售卖真正的有机食品。只给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贴上有机标签。